欢迎访问南京审计大学党委统战部!

运河“活化石”里的民族团结密码——大运河江苏段民族交融的青年探寻与时代回响

发布者:统战部发布时间:2025-10-15浏览次数:2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大运河江苏段,690公里的流淌不仅是水利工程的奇迹,更是一部镌刻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印记的活态史诗。作为运河遗产最富集、民族互动最频繁的核心区段,这里的每一处码头、会馆、非遗技艺,都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密码。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实践团队以18天的实地踏访为笔,以镇江、扬州、淮安、宿迁、徐州五城的文化遗珍为墨,深入挖掘运河流动的包容如何孕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寻历史基因与当代实践的共鸣,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青年视角的鲜活注脚。

一、调研缘起:于运河潮声中寻找答案

大运河为何能成为跨越千年的民族团结纽带?带着这一核心追问,调研组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组建运河文脉・青年传声实践小队。大运河江苏段作为汉、回、满、蒙等多民族共居共荣的典型区域,从明清漕运时期的十里长街百业兴到当代的遗产共护同发展,处处可见民族交融的痕迹。实践团队希望通过脚踩青石板、对话亲历者的方式,让沉睡的历史开口说话,在实践中读懂运河文化与民族团结的深层联结,为文化传承与民族工作注入青春思考。

       二、调研足迹:五城印记里的交融图景

2025712日至30日,实践团队沿运河脉络穿行五城,以深度访谈、非遗体验、遗址考证等方式,捕捉民族交融的鲜活实证。从西津渡的古街遗风到蔺家坝的现代航运,每一站都成为解码团结密码的钥匙。

三、青年担当:让团结密码代代相传

运河汤汤,岁月流淌。大运河江苏段的每一朵浪花,都折射着多元一体的光芒;每一处遗产,都藏着民族团结的密码。从西津渡的青石板到蔺家坝的船笛声,从清代的漕运协作到当代的遗产共护,运河始终是连接各民族的情感纽带利益纽带

青年是运河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活化石”,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担当。回校后,实践团队已启动三项行动:一是整理调研素材,制作《运河团结密码》纪录片与图文手册,通过校园平台传播;二是联合非遗传承人,开展运河非遗进校园活动,教同学们制作融合多民族元素的文创;三是发起运河研学计划,组织更多青年走进运河沿线,亲身感受交融魅力。

通过这次实践,新时代青年们纷纷表示要以青春之力,守护运河文脉,传播团结密码,让这条千年团结之河在新时代流淌出更磅礴的力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不竭的青春动能,奋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