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委统战部全力推动下,民建南审支部以支持润园书院经典导读活动为契机,通过百部图书捐赠与经典阅读分享,率先拉开了南审民主党派与书院共建“同心工程”的序幕。5月13日下午,民建南审支部、润园书院启动“同心•育人”工程启动,民建组委陈丹萍教授、赵红梅教授和王萌副教授出席,润园书院部分学生代表参与,党委统战部刘志友部长出席活动。仪式由润园书院副院长金晶主持,
同心同行,共创书院良好读书氛围
陈丹萍表示:“民建南审支部一直以来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此次民建南审支部从支部经费中拿出2/3购买了百部经典图书,捐赠给润园书院看看书吧。期望通过图书捐赠和经典导读分享等系列活动,参与到书院制全人教育过程中,发挥民主党派在南审书院制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陈丹萍勉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她说:“青年人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她指出:“大学的重要职能就是文化传承,作为学生,不仅仅要精通专业,更要精读经典著作。《资本论》为何百年不朽?因为马克思在撰写时阅读了1500本书籍,他从这些书籍中汲取了精华和养分,才锻造出这样一部传世经典。” 陈丹萍表示,愿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成长,汲取更多知识,夯实人生底色,创造人生价值。
精读泛读,学会取舍方能收获财富
面对同学们精读与泛读的困惑,王萌以“快餐”和“煲汤”为喻,告诉同学们“精读”和“泛读”应合理搭配,方能相得益彰。正如中国的日常饮食,快餐和汤品各有风味,有时候需要快餐充饥,有时候可以享受汤品。要学会选择与取舍,取长补短,搭配得当。
王萌指出:“读书应有三个层次:第一,关注专业书籍,这是核心要义;第二,从核心向外扩展,了解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第三,哲学、历史、地理等通识知识。她还强调:“大学应该是时间最充裕的时候,为什么会没有时间读书?因为同学们还没有掌握时间管理的要领,要学会营造读书时间,从书籍中汲取营养,获取力量,积累知识的财富。”
持之以恒,品味经典书目的百态人生
赵红梅勉励同学们:“读书贵在持之以恒,只有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方能从书中品味到百态人生。”她谈到:“读书分为‘目标性阅读’和‘兴趣性阅读’两类,在读书习惯的养成阶段,阅读不能太功利,要培养读书的兴趣。从‘兴趣性阅读’开始,有了兴趣读书才能长久,长久之后才能品悟到人生的百味。读书是终生的事情,读书对于人生发展的影响,远远不止大学四年的时间。”
刘志友也和同学们分享了读书感悟,他提到:“一个人的知识架构是有体系的。现在的学生都是‘手机控’,但手机获得的信息是碎片化的,不成体系。要学会将知识融会贯通,积淀知识,切忌浮躁。巨人是如何产生的?首先要消化前人的果实。建议同学们认认真真读几本专业领域的著作,了解不同观点,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架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加知识的宽度、丰度和厚度,在潜移默化的读书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